歐巴馬是誰啊?我才不告訴逆咧~雷 ( 誤 )

11 月 6 日美國總統大選第一階段已經落幕,民主黨現任總統歐巴馬囊括了超過 270 張選舉人票的當選門檻,毫無疑義地提前結束了這場選戰,也代表未來四年白宮的主人仍舊是這位美國史上首位非裔總統。

今天我們要從一則共和黨人針對歐巴馬的種族歧視言論事件做出發,延伸至政治人物言論造成的各種影響,一窺激烈選戰所掀起的風雲當中,所產生的各種面相。


洛杉磯戶外轉播即時報導歐巴馬提前勝出,支持者喜悅之情不言可喻

歐巴馬在芝加哥競選總部的支持者獲得喜訊後,也是群情激奮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約三週前,當時美國大選逐漸白熱,相關話題不斷。而作為民主黨歐巴馬的敵人,共和黨的各層政治人物也動作頻仍。

威斯康辛州前州長湯普森的兒子傑森 14 日在參加基諾沙縣共和黨所舉辦的早午餐聚會時曾說,「我們有機會將總統送回芝加哥,或者肯亞」。他的這一言論引起了當時在場所有人狂笑,還有一位女性開玩笑說,「我們為總統的肯亞之行籌集捐款」。 
只是,這一幕被一名民主黨人拍下,並將影片發布在政治網站上,引起爭議。

雖然這番帶有種族歧視的政治言論攻擊,最後算是有道歉落幕,不過還是產生了許多可以談論的焦點。

在此之前,先為讀者們簡短地陳述關乎事件本身與總統大選的要素介紹:



要點一、出生地之謎--受爭議的總統資格

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全名巴拉克·海珊·歐巴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是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同時擁有(肯亞盧歐族)(英格蘭、德意志、愛爾蘭混血)血統


歐巴馬的身世、家族血緣與童年經歷相當複雜,這點為人所知。也因此,敵對政治陣營經常試著以相關議題旁敲側擊,質疑他的來歷,試圖藉由如此輪番刺擊,抹黑他的個人聲望。



歐巴馬的父母在檀香山瑪諾亞之夏威夷大學相識,隨後結婚,1961年生下歐巴馬。父親老巴拉克·歐巴馬是生於肯亞的盧歐族黑人,肯亞經濟學家。 
母親斯坦利·安·鄧娜姆是堪薩斯州的白人教師,在《我父親的夢想》一書中,他描述了自己在母親的白種美國中產家庭成長的經歷,並描述了母親與父親表現在膚色上的種族差異。
歐巴馬身為黑白混血這點,經常受到保守勢力的歧視。相對的,反對者如此舉措也屢遭抨擊。

過去不斷有人指稱歐巴馬並非出生於夏威夷,而是肯亞。白宮方面也做出了回應,去年提供了歐巴馬出生證明的電子版文件,以證實歐巴馬的確出生在美國。

為什麼要對出生地採取抨擊呢?美國憲法規定,唯有出生時是美國公民者才可擔任總統。因此,質疑歐巴馬出生地的懷疑論者們利用此點,來否定歐巴馬的總統資格。

這也是湯普森的兒子傑森發動言論攻擊的基礎。



要點二、何謂選舉人團?洞窺與台灣截然不同的選制

不同於台灣對總統的民選是採取直接選舉,美國大選是間接選舉,由選民先產生選舉人團,選舉人團再選出總統及副總統。


因選制、民風不同,加上台灣媒體鮮有深入報導,忙碌於生活工作中的各位其實在這四年一度,決定世界強權未來方向的重要事件中,往往就是等著看結論就好。


第一階段的選民投票,我想各位都很熟悉,因此接著直接談論選舉人團到確立下一屆美國總統的規則:


根據美國憲法,哥倫比亞特區被賦予 3 張選舉人票。因此,目前選舉人團為 538(100 名參議員、435 名眾議員及哥倫比亞 3 票),而候選人需要得到最少 270 張選舉人票才可當選。
各州的選舉人會於 12 月第三個星期一在所屬州份的議會集合,並選出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 
目前美國除緬因州及內布拉斯加州外,獲得最多票數的候選人可全數取得該州的選舉人票。而緬因州及內布拉斯加州方面,獲最多票的候選人會取得兩張選舉人票,而其餘的選舉人票會分配給勝出各個聯邦眾議院選區的總統候選人。 
其後,各州會將寫上結果的確認證書郵寄到美國國會。 
2012 美國總統大選之選舉人團得票分佈,面積乍看之下還以為羅姆尼勢力比較大,不過把數字加總後就知道了
雖然看起來程序繁複,不過各州的總統選舉人在當選前,一般都需向選民承諾支持某黨的總統候選人。舉例來講,正常運作的情況下,普通選民投給支持歐巴馬的選舉人,精神上可當作投給了歐巴馬一票,第一階段選舉人票數若明朗,總統候選人就等於直接勝選了,這次的大選就是一個例子。

另外,選舉人團最大的問題,在於競選資源分配與背後政黨提名,強化了兩黨制。實際上限制了選民的選擇權,破壞了美國的民主形象。



接著,我們回到我們有機會將總統送回芝加哥,或者肯亞」這句話上,層層推導出不同的議題,並帶以虛構作品、電影劇情來探討。

種族歧視

談論到種族歧視的問題,在世界各地老是層出不窮,膚色、人種間的排擠與仇視根本而言就是一種意識形態,主張遺傳的肉體特質直接決定人性、智識、道德等等文化及行為的特性,並主張某種族在本質上比其他種族優越。

就科學而言這是很荒謬的,然而在有所圖謀的人士操作之下,人們往往會因為情緒、歷史事件與立場認同被成功煽動而起。

電影《盧安達飯店》即鮮明地呈現了種族對立、仇殺是多麼恐佈且無謂的事情

其實像是J·R·R·托爾金的經典奇幻作品《魔戒》,有些讀者認為托爾金在當中的字句描述,帶有影射現實、種族歧視的色彩。

托爾金甚至在一封信中將獸人如此描述:

他們矮胖,體寬,扁鼻子,深色皮膚,淡黃膚色,寬嘴巴,斜眼睛,其實就是在歐洲人眼裡墮落噁心的蒙古人種。

看上去毫無疑義,托爾金就是個種族主義者。但是一位托爾金迷--斯特亞德·簡森提出了比較細緻的看法:

修飾語「在歐洲人眼裡」表示一個十分不同的觀點--托爾金十分明確不同的文化擁有不同的審美觀,而他的觀念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潛在的優越感。此外,他表述的很清楚了,獸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現實中的「蒙古人種」,而是「墮落和噁心的」類人動物。 
然而,托爾金的說法確實屬於有缺陷的現代標準感受
《魔戒》作品中種族紛雜,經常會有人將書中現象套用在現實中
至少,就我個人的觀點,與其這樣看就說托爾金的作品帶有直白的種族優越論,倒不如看作他是藉此諷刺現實世界的這種亂象。

輕視哈比人的剛鐸將軍波羅莫,最後也沒料想到,魔戒竟會毀於他不相信的哈比人手中。像這樣的手法作品中比比皆是。

托爾金對每個種族談了很多,用許多篇幅描寫他們。看起來很複雜嗎?其實不會,關於種族議題,他其實僅是灌輸一個觀念:「要去尊重其他種族和他們的文化。



政治抹黑

再度回到那位要歐巴馬回肯亞的前州長兒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政治上的抨擊與恣意抹黑,會因為立場的問題而毫無保留。

雖然比較健全的政治制度之下,都會有第三位以上的合法候選人出現,不過美國素行有年的兩黨政治形塑出一種非彼即此的殊死戰,哪一位被證明或發現不具備候選資格,另一位就大有可能當選。

在這樣的選戰情勢下,針對對手的抹黑和負面報導接踵而來,自然有它不言而喻,亦無可避免的政治邏輯。


強.艾德格.胡佛是美國聯邦調查局首任創始局長,在位 37 年間喊水會結凍,總統都要敬畏三分
《強.艾德格》是金獎導演克林伊斯威特所執導的新作,由實力派演員李奧納多領銜,是一部談論胡佛生前功業與爭議的傳記電影。雖然並非有關選舉競爭的作品,不過我們也能從中看到人性扭曲與抹黑他人的意圖。


在當時,由於胡佛為了打擊犯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並且偶爾為此違反程序,時常招惹到許多政要。 
即便主要弱點與情報都掌握在這位美國首席探長的手中,對他有異議的外界者難以從中滲透並落井下石,不過為了把這眼中釘從位子上拉下來。從旁尋找枝微末節來抹黑,也成了家常便飯。 
剛開始他年輕時,有人認為胡佛介入電影或漫畫工業,以誇大宣傳聯邦調查局的豐功偉業是不妥且違法的,並依此試圖打擊他。 
了晚年,換掌權大局的他用錄音檔對甘迺迪總統秘密勒索、抹黑人權鬥士金恩博士,排除異己的手法層出不窮。

也許時人認為胡佛是個危險人物、瘋子,即便我們還是難以定調他的功過,但在克林伊斯威特的敘事鋪排下,我們可以窺視到他的人格與文化特質,從故事中感觸到艾德格的脆弱與孤獨,回歸到最原點去探索犯罪者的心態、人性與情感最真實的面貌。



選舉競爭

再度回到抹黑醜化歐巴馬的那位前州長兒子身上。

平時,政治人物即便陣營、思想主張不同,沒有太多利害衝突時還是能夠相安無事,至少他們同處於一個國家的屋簷下。不過如果談到翻臉不認人最嚴重的狀況,莫過於選舉之時。

關乎未來飯碗的問題,教這整票政治人物怎麼能不相互利用拉扯。基於人性考量,這些人打著為主子效忠的大旗,四處攻訐敵對勢力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了。


《選戰風雲》是 2011 年上映的美國政治驚悚片,由喬治克隆尼自導自演,談論競選的熱情與反差的醜陋黑暗面

《選戰風雲》由好萊塢巨星喬治克隆尼身兼導演、製片、劇本與演出四職,素來對政治時常關切的他藉由此片,表達他對政治權力醜陋腐敗的諷刺與嘆息。
在片中飾演俄亥俄州長、民主黨總統初選候選人的他其實不是最主要的人物,本片主角是由性格小生雷恩葛斯林所飾演。他詮釋一名年輕有為的選舉操盤手如何從對他的上司充滿熱忱與憧憬,在身陷一連串錯誤、佈局與陷害後,同流合汙成為政治殺戮戰場上的一員。 
遭到黑暗的政治重擊與背叛之後,葛斯林所飾演的史蒂夫從政治圈的小綿羊,轉眼間化身為以怒火為糧食的復仇者,挾內幕做籌碼向過去他認同的上司州長莫里斯進行談判,漂亮地反擊取回了比原本成就更高的位置。 
當檯面上團結一致萬眾歡騰時,暗裡的風起雲湧與利益交換往往令人膽寒,這一切不過就是演給無知選民看的一場戲。 
從結果來看, 史蒂夫的地位以及前途是比故事起初更加提升,未來看似光明無可限量,但他的眼神卻充滿無限空洞與寂寥。
單看一張臉可能沒什麼,不過如果是在電影一連串鋪排下走到這幕前,相信各位觀眾都會打起寒顫

《選戰風雲》這部片相當推薦給各位,就算是對不喜歡政治題材的讀者,其實也值得找機會去欣賞。不論是演員出色的演技或劇情鋪排的驚人張力,都蠻適合喜歡劇情片的人。至於政治有些敏感的人可以放心了,這方面成份其實反倒沒有這麼重,人性的刻劃才是主角。




最後看來,其實這則談論到種族歧視攻擊歐巴馬的新聞,不論事情大小,種族歧視本身並非核心,它也就只是抹黑的手段之一。

攏絡相同想法的選民、鞏固既有勢力、滲透對方疑點、抨擊敵手爭議,不論規模、遂行的可能性與否,只要在非常時刻,就一定會有人採取非常手段。

再繼續往下推,政治抹黑在當時的局勢當中,可以說算是為了選舉勝利而出發的。

至於選舉的勝利是為了己方崇高理想的實踐、貫徹為民提供福祉的責任嗎?我想這個問題的答案,以在座各位的聰明才智,應該有個底才是。



WUZO Studio 連結:

Plurk 噗浪 - WUZO Studio 不時推薦優質國內繪師給您!

Facebook 粉絲團 - WUZO Studio  拓展您對繪畫藝術的視野!

wuzo 的小屋 - 巴哈姆特 適合喜愛放鬆閒談的您!



WUZO Studio  2012/1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