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PM2.5--未完的奮鬥之路

在上期(3/13)的文章中,我們提出了在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際的負面損害做為PM2.5的影響例證,今天延續整個「PM2.5」細懸浮微粒的主題,將以管制規範、國內外可能的解決方式與未來展望去做總結。

由於PM2.5成因複雜、管制困難,環保署直到2011年以前都未立法管制。只從1996年起,在全國76個空氣品質監測站加裝PM2.5自動監測設施,希望了解台灣PM2.5的汙染情形。

為了人身健康,如何將這顆不定時炸彈卸下成了必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民間對PM2.5防治的努力

過去台灣有不少立法的推動,民間人士促請或運動都形成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令民間主動發揮力量的原因,多半會是一起重大的事件,導致人們重新檢視衡量現有的機制。2010年的國光石化環評,可說是導致2011年12月環保署發布「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的遠因。

2010年,國光石化環評過程中,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提出「國光石化營運造成PM2.5與健康及能見度影響」。他強調PM2.5跟壽命的關係,國光石化營運後,全台每人平均會減少23天壽命,西半部能見度明顯減少50~200公尺。

這分報告引發各界對PM2.5的關注,隨後彰化醫界聯盟推動PM2.5立法,2011年2月邀請馬總統參加反國光石化餐會,馬總統當場承諾管制,並強調:「我回到台北就立刻要求環保署進行,該修法的修法、該修改行政措施的修改行政措施,務必要做到管制。」

彰化醫界聯盟認為,雖然馬總統停掉八輕國光石化、承諾要將pm2.5列入空汙管制項目可予以肯定,但過了半年環保署仍舊有沒有消息,立法速度實在太慢,於是他們舉行記者會、開國際研討會、並在2011年11月總統大選前,到總統府以及各黨候選人辦事處,邀請候選人參加研討會。

在民間組織的四處奔走下,2011年12月,環保署終於發布「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將PM2.5納入「空氣汙染防制法規」。

民間團體面對工業污染,希望以關心土地、無政治意涵的溫情內容向執政者進行訴求


從衝突到共識

現行空氣品質標準包括:總懸浮微粒、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鉛等七項,加計PM2.5後總計有八項。

「24小時值每立方公尺35微克,年平均值15微克,預計以10年時間、到民國109年達成目標。」這是PM2.5的規制標準,而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對此說明:「這個標準跟美國、日本一致。」

不過,環保署前署長陳重信表示,環保署一再宣稱現在預告的是與美國、日本同樣的標準,但美國每平方公里才30人,台灣平均600多人,「將同樣的數據套在我們身上,足夠保護人民的健康嗎?」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葉光芃也說,已經越來越多證據證明,WHO的標準還是沒有辦法保障人民健康。

針對同一件事情,人的立場與觀點只要不同,衝突產生的可能性也就隨之提升,而這卻是邁向共識合作不可或缺的磨合過程。


從目標到達成

接著,擁有了一項要去執行的目標後,那麼社會各界該怎麼去努力達成呢?

目前環保署推動的減量措施,包括加嚴汽機車含硫量排放標準(行動源),大幅加嚴石化業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標準(固定源)。

謝燕儒表示,針對加嚴鋼鐵業燒結爐排放標準,主要在高雄中鋼有4座廠、台中中龍有2座,這些爐比較老舊,雖然符合現在的排放標準,但排放的量還可以再改善。

加嚴特定工廠排放標準可達到一定減量成效,但基於經濟考量,減量通常不足。學者認為應該從改變產業政策做起,同時建議燃煤電廠,應全面改燒天然氣。

莊秉潔舉例,通霄電廠從2000到2002年改燒天然氣後,排放的硫氧化物從1997年的2萬公噸,減到2007年的44公噸,減少的比例非常可觀。

謝燕儒回應,電力業不管是粒狀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總量都很可觀(這些物質都是PM2.5的前驅物),已經開始跟台電展開研商,要求加嚴排放標準。不過台灣的電力結構中,石油、煤炭占了80%,天然氣只占8%,天然氣成本比燃煤高,會增加發電成本,台電至今尚未同意加嚴排放標準。

這當中就浮現了一個困擾我們至今,仍尚未解決的問題:「便宜的電與危害人體健康的風險,兩者要如何拿捏比例?」

最後,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指出,在十年後PM2.5要從現在20~30微克降到15微克,要減少百分之七十的排放量,才有辦法達到環保署預設減少空氣污染目標,在技術上雖然可行,但是否能達成則端看執行的決心。

運用當地豐富油氣的通霄電廠,在減少碳排的艱困道路上也曾吃盡苦頭


民眾的自保之道

為了顧及經濟發展,工廠方面對環保署的規範自然不可能全盤接受,就算對目標妥協了,亦非能夠一蹴可及。在這段陣痛期裡,空污問題依舊存在,民眾的防備措施與環保意識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而談到防範廢氣的方法,我們曾在「「霾」伏身邊的隱形殺手--PM2.5」這篇文章裡提到口罩的效力有限。可是若選擇了N95口罩,問題又不同了。

在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教授、內科ICU主任曾勉看來,普通市民使用專業醫用口罩不太實際,尤其是N95口罩。

「這種口罩我們在ICU病房檢查呼吸道急性傳染病人時才會戴,一出來就會摘下,因為口罩濾除懸浮顆粒效率越高,造成的呼吸阻力就越大,呼吸越費勁,長時間佩戴容易出現缺氧、胸悶等情況,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長時間佩戴,以免呼吸困難導致頭暈。」曾勉表示。

既然口罩也有各種疑慮存在,那麼上環保署網站觀看PM2.5濃度,決定今日是否宜外出郊遊也是一個辦法 ,這就與觀看紫外線強度預報是相同的道理。

最後,對於PM2.5的人為產生,你我都有份小小的力量可以善盡:

1.減少烤肉、抽菸、燃燒金紙或稻草等。
2.善用大眾運輸系統。
3.停車時注意滯速問題,應適當熄火減少廢氣排放。
4.關心高耗能、高污染之產業政策。

在車水馬龍的台北市街裡,民眾如何從惡劣空氣中自保,此圖情景表露無遺


主題「PM2.5」文章連結:

「霾」伏身邊的隱形殺手--PM2.5

六輕燒不盡,空污吹又生


相關連結:


第六套輕油裂解廠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六輕工安事件資訊網 - 大事紀

WUZO Studio 連結:

Plurk 噗浪 - WUZO Studio 不時推薦優質國內繪師給您!

Facebook 粉絲團 - WUZO Studio  拓展您對繪畫藝術的視野!

wuzo 的小屋 - 巴哈姆特 適合喜愛放鬆閒談的您!


WUZO Studio  2013/03/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